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,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,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,并放出巨大的能量。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,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。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:
1 )爆炸性物质:能与氧气(空气)反应的物质,包括气体、液体和固体。(气体:氢气,乙炔,甲烷等;液体:酒精,汽油;固体:粉尘,纤维粉尘等。)
2 )氧气:空气。
3 )点燃源:包括明火、电气火花、机械火花、静电火花、高温、化学反应、光能等。
为什么要防爆:
易爆物质 :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。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;化学工业中,约有 80%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。氧气 :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。点燃源 :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,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, 机械磨损火花、静电火花、高温等不可避免,尤其当仪表、电气发生故障时。
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:
爆炸物质 |
区域定义 |
中国标准 |
北美标准 |
|
气体(CLASSⅠ ) |
在正常情况下 ,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|
0区 |
div1 |
|
气体(CLASSⅠ ) |
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|
1区 |
||
气体(CLASSⅠ ) |
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,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,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|
2区 |
div2 |
|
粉尘或纤维(CLASS Ⅱ/Ⅲ) |
在正常情况下 ,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 , 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|
10区 |
div1 |
|
粉尘或纤维(CLASS Ⅱ/Ⅲ) |
在正常情况下 ,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 ,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,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|
|
div2 |
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:
序号 |
防爆型式 |
代号 |
国家标准 |
防爆措施 |
适用区域 |
1 |
隔爆型 |
d |
GB3836.2 |
隔离存在的点火源 |
Zone1,Zone2 |
2 |
增安型 |
e |
GB3836.3 |
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|
Zone1,Zone2 |
3 |
本安型 |
ia |
GB3836.4 |
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|
Zone0-2 |
3 |
本安型 |
ib |
GB3836.4 |
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|
Zone1,Zone2 |
4 |
正压型 |
p |
GB3836.5 |
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|
Zone1,Zone2 |
5 |
充油型 |
o |
GB3836.6 |
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|
Zone1,Zone2 |
6 |
充砂型 |
q |
GB3836.7 |
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|
Zone1,Zone2 |
7 |
无火花型 |
n |
GB3836.8 |
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|
Zone2 |
8 |
浇封型 |
m |
GB3836.9 |
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|
Zone1,Zone2 |
9 |
气密型 |
h |
GB3836.10 |
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|
Zone1,Zone2 |
工况类别 |
气体分类 |
代表性气体 |
最小引爆火花能量 |
矿井下 |
Ⅰ |
甲烷 |
0.280mJ |
矿井外的工厂 |
ⅡA |
丙烷 |
0.180mJ |
ⅡB |
乙烯 |
0.060mJ |
|
ⅡC |
氢气 |
0.019mJ |
Ex(ia)ⅡC T6 的含义 :
标志内容 |
符号 |
含义 |
防爆声明 |
Ex |
符合某种防爆标准,如我国的国家标准 |
防爆方式 |
ia |
采用 ia 级本质安全防爆方法,可安装在 0 区 |
气体类别 |
ⅡC |
被允许涉及ⅡC 类爆炸性气体 |
温度组别 |
T6 |
仪表表面温度不超过 85℃ |